1. 首页
  2. 问题详情

怎么教宝宝尽早学说话?

怎么教宝宝尽早学说话?

与同龄儿相比,有些孩子语言发育迟缓,有些则发音不清晰,对此不少家长认为,孩子说话有早有晚,老人们常说“贵人语迟”,没有必要过分关心,因而家长常常对这些孩子不予注意。

事实上,孩子说话的早与晚,的确存在着个体差异,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。如果在家长给予了适当的教育和关心后,孩子的语言能力随长大而加强,则尽管可能比同龄孩子晚1--2个月,也属正常。

但是,有些孩子说话时吐字不清,家长也未加注意,那就可能造成以后的语言障碍。 宝宝满1岁后,就已经具备开口说话的能力。在这个时候,妈妈可以做些什么来使得宝宝早点开口说话呢? 

让宝宝尽早学说话4个好办法
  1. 1

    听:

    即让宝宝听你讲故事、念儿歌和说话。睡前讲故事、念歌谣应是宝宝每天“必修课”。每个故事至少要讲1~2周,儿歌也要固定几首,短小易记,朗朗上口。经过多次重复,宝宝的大脑就会建立起一个加工系统,使故事和儿歌变成他的内部语言,他虽然还不太会说,但如果你故意念错时,他会表示不满。然后你应当尝试让他“接话”,或者接儿歌中最后一个押韵的字。

  2. 2

    看:

    即看物说话、看图说话。这时方法是很重要的,要采用“有问有答式”。首先是“你问他指”。如你问“熊妈妈在哪儿?”,他可以用手指出你说的动物来。而当他熟悉了这些词汇以及词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,你就必须改变问法,“你问他说”,如你问“这是谁呀”,此时还用手指作回答就不灵了,必须说出“熊妈妈”的词来才行。

  3. 3

    动:

    即做动作学说话。1~2岁宝宝是个小小的运动员,他学会的动作技能不仅多而且明确,如:爬、走、跑、停、跳、攀、拿、扔、滚、要等。做动作学说话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:一是你要用准确的语言“翻译”他正在做的动作;二是他听你的指令做动作;三是边说边做动作,即做说并行。

  4. 4

    日常对话:

    每天你都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和宝宝说话、对话,语言要简短、明确、正规,不要说娃娃语,想让他说出的字要读重音或多重复几遍,启发他说话的愿望。最重要的,是使宝宝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学话的气氛。要用轻松的、游戏似的、纯属娱乐性的方法和在充满爱的气氛中教宝宝说话,因为孩子只有在感到有人爱他的情况下,他的言语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。

    END
宝宝说话晚的5大可能原因
  1. 可能是智力低下:

    引起语言发育迟缓最常见的原因是智力低下。智力与语言有极密切的关系,语言较其他方面更能反映小儿的智力水平。智力低下的小儿不能注意别人对他说些什么,精神不能集中,模仿别人的语言的能力也差,不能表达和理解词的意义。

    智力低下的小儿开始说话的年龄晚,而且不能用词来表达其意。在大的孩子表现为说话不切题,模仿语言,把别人间他的话重复一遍作为答复,而且常常有重复语言,一句话翻来复去地的说。智力低下的小孩开始说话时,有时虽然也能说情楚某个词,但不久往往又忘掉了,以致几个月内又听不到这个词了。

  2. 或听力有缺陷:

    听力缺陷也会影响语言的发育,严重听力丧失的小儿无法学习说话,若听力·丧失不太严重,还可以看着别人口唇动作学着发音,口形变化明显的容易学,如“拨、夫、呜”等音,但对一些依靠舌头运动发出的声音,如“哥、勒、了”等,由于看不见舌头的运动,学起来就困难了。若在会说话以后出现听力障碍,一般不影响说话,但若在小儿早期,即使是轻微的听力障碍世会影响说话。

  3. 家庭的遗传因素所致:

    家族因素与说话早晚也有关系。有些孩子智力发育正常,又没有听力障碍,也没有找到其他疾病,仅仅是说话晚。这种小孩与家族遗传有关,孩子的父母说话可能也晚。

  4. 环境影响:

    环境因素对孩子语言的发育影响很大,据有关报道,在西方社会,慈善机构里抚养成长的小儿,语言发育较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晚,开始学习说话和组成句子也都比较晚。

  5. 父母教育的方式和态度:

    父母的教育文化水平、对子女的关心程度都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育。有的家长整天不停地批评孩子的说话方式或语调、模仿讥笑孩子不正确的发音,或很少与孩子说话,这都会影响孩子说话的积极性,不利于语言发育。有些人认为,对孩子照顾过多,在孩子没提出要求以前就把东西准备齐全了,这样会影响他学说话,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。还有人认为,孩子不学说话是因为他太懒了,这种说法也不对,孩子不说话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还不会说话。

2023-08-17

爸爸妈妈们,都想让宝宝早点说话,这样就可以跟宝宝交流无障碍了。听着奶声奶气的宝宝语,真的好幸福!那9怎样才能让宝宝早点说话呢?我们来看看以下的几点技巧

1:当你要说话的时候,先看着宝宝的眼睛,吸引她的注意力,同时宝贝可能会有回应。

2:叫宝宝的名字,刚开始他可能。不会明白是在叫他,自己但多叫几次宝贝就知道了。

3:不要说“我”、“你”、“他”,而要说爸爸、妈妈、宝宝。要说简单的句子,两三个词就可以,并且要拉长尾音。比如说。宝~宝~真~乖。

4:平常就可以一边做事情,一边跟宝宝聊天,比如说你在洗衣服的时候就可以跟宝宝说妈妈在洗衣服,妈妈在做饭,妈妈在喂宝宝吃奶。

5:跟宝宝说话的时候语调要稍微夸张一点。如果每次都说一样的语气,宝宝就会容易厌烦,她不喜欢听到同样的声音。

6:要回应宝宝的说话。当宝宝说咿咿呀呀的时候。爸爸妈妈可以回应他,妈妈可以模仿宝宝的话来回应他好。

7:给宝宝读书。宝宝喜欢读儿歌,童谣这些比较有韵律感的书。也可以读一读,你在怀孕的时候读给宝宝听的故事,或者你自己喜欢的一些杂志。

8:唱歌,婴儿发展专家认为唱歌比说话更能影响婴儿的语言发展。所以经常给宝宝唱歌,会让宝宝更早说话。

本期话题:平常你们在家里是怎么跟婴儿说话

呢?欢迎留言交流哦!

我女儿两岁之前都不怎么会说话,她只会说“爸爸,妈妈,拜拜”。

一岁半做健康体检的时候,儿保医生就说有点语言发育迟缓。

两岁做体检的时候,儿保医生又说如果还只会说“爸爸,妈妈”,要么家长多引导她说,要么去医院做干预。

那时我的心是比较焦虑不安的,因为跟她同龄的孩子都能说成句的了,她却停留在“爸爸,妈妈”这几个单词。

她什么都听得懂,也会照我的指示去做,但就是不开口说话。

后来我跟我老公说,再等多一个月看看,如果还是这样,就带她去大医院看看。

结果,没过几天,从她嘴里蹦出新的词汇来。

刚开始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讲,过没几天,是两个词两个词地讲,再过几天是三到四个字地讲,后来就会说成句了。

她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从只会叫:“爸爸,妈妈”到现在能说出完整的句子,能无障碍地跟我交流。

我总结了几点。

1:我喜欢在她特别放松的时候跟她聊天,比如给她洗澡的时候,哄睡的时候,那时是她最舒服最放松的状态。我就一直问她问题,都是些日常话题,比如今天吃了什么,她一开始不会说,只是听我在那儿讲。我一遍又一遍,一天又一天地给她重复说这些话,增加她的词汇量。

2:以前我犯了个低级的错误,就是她每次要什么,要做什么,我都没等她表达出来就立马满足她。我以为自己这种秒懂是爱她懂她的表现,但实际上,这是耽误她的行为。如果她要做什么,我应该要先鼓励她去表达出来,而不是剥夺了她表达的机会,让她觉得她即使不开口,妈妈也能知道。这样她就形成了一种不用开口的习惯,因为妈妈懂她。所以要让孩子早点开口说话,大人就要懂装不懂,鼓励孩子自己说出来。多试几次,孩子自然就形成了凡事要说出来的习惯。

3:检查给孩子做亲子阅读也能让孩子尽早说话。亲子阅读的好处自然不用我多说了。阅读能增加孩子的词汇量,表达能力。我女儿从一岁开始就做亲子阅读,现如今她能自主阅读了,而且她现在很多词汇量都是从绘本中来的。

4:给孩子重复唱童谣。准备个三四首就可以。我那时就一直给她唱:“小白兔,白又白……”儿保医生也建议我可以给你孩子唱童谣,每天坚持,不久就可以看到效果。

5:最直接的方式,就是让孩子跟其他大一点的孩子玩,让大一点的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去引导她说出来。这个法子我之前也试过,效果是比较好的。

6:这个也是关键的一点,不要用儿语跟孩子对话,不要学孩子说话,比如说孩子说:“车车”,大人就跟着说:“车车”,这样是不对的,这样只会使孩子一直停留在儿语的那个阶段。大人跟孩子对话的时候,应该要用正常的语气说。比如说“吃饭”,就不要说成“吃饭饭”。

总而言之,要让孩子早点开口说话,家长就要有耐心,这种事千万急不得,得一步一步来,循环渐进。

2023-08-17

和学走路一样,稀罕学说话也比较晚。

直到17个月大,常用词还是“啊啊啊、哦哦哦”,这让她顺利成为帮小区大妈寻找优越感的标兵。

那段时间,我听到周围大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——

呦~还不会说话呢?我们家孙子,早就会叫奶奶了……

切~

不过,我记得曾经看一本书上说:宝宝19~22月龄才是语言的爆发期。

我用这个理论安慰自己,想着还不到时候呢,着急个啥……

可是吧,凡事都怕一个“比”字。

眼看着周围比稀罕小的宝宝,都能说出“喝粥”、“吃饭”、“不要”。

我也渐渐开始慌起来……

你说,她咋就还不会说话呢?

这种纠结的日子,持续了将近一个月,眼瞅着我的捉急就要变成焦虑了。

终于等来了神转折——

稀罕满一岁半没几天,突然有一天,她指着刚下班的爸爸说:“爸爸回nai(来)ne(了)。”

我当时以为自己耳朵出毛病了,愣了三秒。

一个之前说词还不利索的小朋友,竟然张口说出了句子。

我以为自己盼稀罕说话盼出了幻觉。

然而爸爸说,他听到的也是同样的内容。

神奇了,竟然还有这种操作!

从那次之后,稀罕一发不可收拾,语言能力真的是呈井喷式提升。

现在她19个月,基本已经可以准确地描述见闻、能简单复述昨天发生的事情、偶尔还能发表一下感想。

嗯,这么说太抽象,举几个栗子吧:

  • 看见我冲咖啡,她会说:“妈妈喝咖啡,牛奶,搅合搅合。”

  • 前一天不小心把小朋友扑到,第二天会告诉我:“豆豆妹妹摔,哭呢 。”

  • 看见我乱摊了一床的被子,她会感叹:“喔噻,乱了吧唧~ ”

而我也仔细寻思了一下,稀罕从保持沉默到变成“话唠”的这整个过程。

然后发现,我在帮助她学说话的过程中,好像误打误撞地,干对了好几件事儿嘞!

今天,在这里就分享给大家吧——

积极等待

所谓积极等待,首先要做的,就是别和别人家比、别着急。

坦白讲这点我做得不怎么样,不过还好没表现出来,没把焦虑传给稀罕。

第二点,就是不要干等。就算孩子不开口,家长也要坚持跟他说话、聊天,这个时候孩子虽然还不能用语言做回应,但还是会用各种行为或表情反馈,互动起来也挺有意思的。

不过要提醒的是,聊天就是放松地闲谈,说各种有意思地事。我就特别喜欢和稀罕一起看云彩,边看边告诉她:“你看,那块云彩有点像小狗。诶~云彩的形状又变了,你看,头那长出来一个长鼻子,这下像大象了哈”。

每次我这样仰望天空“自言自语”的时候,稀罕也会认真地盯着那些云,眼里闪着兴奋的光。以前不会说话时,她会指着某块云彩“啊啊哦哦”,现在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,在她的眼里,有的云彩像青蛙、有的云彩像蛋糕、还有的云彩像勺子……

至于最不推荐的做法,就是为了说而说,比如把一个苹果摆在孩子面前,拽着他不断重复:“苹果、苹果,这是苹果,看,大苹果,你说,苹~果~!”

因为,语言是用来表达自己的,那么在任何时候,都应该用他来表达真正想说的内容,无缘无故地,为什么要重复“苹果”?

用对工具

在日常生活里,大人和孩子之间的谈资毕竟有限。为了不让对话变成“尬聊”,我选择和稀罕一起看书。各式的绘本也给她买过不少,不同的绘本有不同的侧重点,但是我发现,在刺激稀罕开口说话这方面,有细节的书特别管用。

比如有一套叫《就是找不到》的书,分为生活、季节、旅行几个主题。这书是朋友送的,拿到的时候,稀罕还不到一岁,她好像并不是很感兴趣,我和姥姥也不知道该怎么讲,于是一直放在书架上接土。

后来,稀罕一岁以后,可能因为生活常识也丰富了,她开始喜欢《七彩生活》和《奇妙旅行》这两本,有时候会盯着画面出神,然后指着一些她喜欢的小细节给我看。比如下面这个喝咖啡的火车司机,她就蜜汁感兴趣,每次翻到这里都要反复指一指。

稀罕指这个司机的时候,我就会像复读机一样重复:“嗯,这是司机,他在喝咖啡”然后再根据心情加戏,比如模仿一下喝咖啡,形容一下咖啡的味道之类。

有时候,我也会向她提问,比如看下面这一页的时候,因为画面中的东西都是平时常见的,我就会问她:“找找,吸尘器在哪儿呢?”然后再给点提示 “紫色的哦,妈妈已经看见啦,吸尘器。”

如果找到了,她就会特别兴奋,还不会说话的时候,她会发出一声感叹:“啊!”现在,她就会重复单词,高兴地说:“a(这)个,吸尘器!”

还有一本对稀罕学说话做出巨大贡献的书,叫《美丽的梦》。老实讲,这本书画风我并不是那么喜欢,然而稀罕却好像情有独钟,尤其喜欢下面这页。

每次能看上二十分钟,起初看的时候,也是玩我说她找的游戏,然后她开始能指着上面的小动物说名称,比如“猴子”“兔子”“孔雀”,最近这几天,她的技能又升级了,可以开始用句子描述画面,像先指着一只鸟说:“鸟”,然后再指指另一只鸟说:“还一个”。还会指着蜗牛说:“蜗牛,姥爷抓。”(姥爷夏天的时候带她去捉过蜗牛)

所以说,类似有居多细节的书,真的很适合让孩子练习用语言描述,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,强烈推荐。

习惯重复

其实,就是鼓励大家变成“话唠”。

这个原理也很简单,语言的学习,都是“先输入、后输出”,有了足够的学习和积累之后,孩子才能内化学习内容,自己尝试开口表达。那如果家长平时说得少,宝宝没啥机会学习,自然说话就会相对晚一些。

当然了,做“话唠”也是有技巧的,无意义的唠叨和刚才说无缘无故重复“苹果”这种事,对于提升语言能力帮助不大。

那要怎么做呢?其实也很简单,就是随时随地描述行为。

具体说,比如给稀罕穿拉拉裤的时候,我就会边穿边说:“先抬左腿,穿过去。好,再抬右腿,穿过去,站好,提裤子。嗯,整理好了,谢谢你的配合!”起初稀罕听着没啥反应,现在她也会跟着我重复“左腿、右腿,谢谢!”。

另外一种重复,就是完整地替孩子表达出她想说的意思。这种做法,其实也是在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表达方式。

再说个例子——

那天稀罕看见爸爸用我的杯子喝水,就特别着急地指着杯子喊:“妈妈的,爸爸喝。”我问她:“你是想说,这是妈妈的杯子,爸爸不要用它喝水吗?”她说:“嗯!”我就又重复了一遍:“唔,妈妈的杯子,爸爸不要用。”过了两天,爸爸又随手用了我的杯子,稀罕见状大喊:“妈妈的,爸爸不要用!”

不过,说话的时候,最好要像和成年人沟通一样,平等地交流。很多书里也推荐说,从孩子学话的时候起,就不要和他说“儿语”,而是要用正常规范的表达方式。

比如,出门坐汽车,那就告诉孩子“我们坐车去”,而不要说“我们坐车车出出”。又比如,该吃饭了,就说“吃饭”,而不要说“吃饭饭”。

当然了,有些咱们已经喜欢的可爱的说法,比如“拉臭臭”和“尿哗哗”还是可以用的。

认真倾听

孩子表达能力有限,好多时候,大人还是会遭遇听不懂的尴尬。这时候,千万保持耐心,认真地听。不然孩子很可能就不说了。

稀罕就是这样,如果你听不懂她说的话,同时又表现出了不耐烦或者漫不经心,那她可能扭头就走,但是如果你听不懂,却表现出对她说的很感兴趣,很想知道她在说什么,那么她也会受到鼓励,想办法表达自己。

比如,有一次,稀罕塞给我一张纸,说:“机、机”(那时候她还不会说飞机)。

我有点懵逼,因为那就是一张白纸,我问她:“你说什么?”

稀罕指着那张纸重复:“机机呀,机。机机呀,机机呀……”(无限循环)

我去,这简直比破译密码还难。

爸爸想稀罕应该就是在随口瞎说,于是过来打岔,问她要不要吃水果。稀罕可能觉得自己说的“话”被无视了,急了,气急败坏地把纸扔到了地上,然后抿着嘴,不说话、也不动。

我走过去把纸捡了起来,跟她说:“对不起,妈妈没听懂,但是我很想知道你在说啥,要不你再试着说一遍?”

稀罕看了我一眼,又说:“机!”然后她好像灵机一动,把纸举过头顶,模仿飞机飞的样子,嘴里说:“呜~~~~”。我问:“你是说飞机吗?”她点头,原来她是想让我用纸给她折飞机。

这件事,让稀罕学会了“飞机”这个词,也让我知道了,孩子其实是不会“瞎说”的,他如果在叨叨你听不懂的“火星语”,那么一定多点耐心,尝试去倾听和理解,你的关注,会给他继续尝试表达的勇气。

还有想提醒大家的就是,倾听的时候,一定要懂得尊重,即使孩子的表意不清、发音不准,也不要嘲笑,认真给他反馈,终有一天,他会回报以惊喜。


相关推荐:

关于宝宝走路摔倒扶不扶,我想了9个原则,你看对不对

请点击下方 崔玉涛育学园“查看官方网站”,了解更多知识。

2023-08-17

我们老家有句话:“嘴跟着腿”,意思是说,孩子会走路了,也就慢慢会说话了。这样想来,的确如此,我家老二是13个月开始摇摇晃晃走路的,说话多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。之前只能咿咿呀呀,会简单的“爸爸、”“妈妈”这样的词汇。

为啥有的孩子说话比较晚?

儿童语言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,到了时间,宝宝的语言发展自然会更好了,家长没必要太担心。而语言发展的早晚,和很多方面有关。

从先天性来说,父母小时候说话晚,其孩子语言发展也会较晚。有些家长自己小时候开口晚,孩子说话晚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。比如有位妈妈说,她老公小时候16个月才开口叫人,自家女儿也是到了16个月才会说话,之前虽然着急,但知道这方面的影响,也只能耐心等等了。

从后天来说,宝宝所处的生活环境、照料者的引导以及个体差异,都是影响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。

有资料记载,在慈善机构长大的孩子,其语言发育较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晚,开始学习说话和组成句子也都比较晚。

身边有这样的例子,妈妈不爱说话,平时很少跟宝宝沟通,每天闷在家里,已经16个月了,却很少开口说话。带去医院做听力等各方面检查,都是正常的。后来医生说,多带孩子出去走走,经常跟他说话,慢慢就好了。果然,半个月后,妈妈发现,宝宝开始咿咿呀呀的说话了,而且越说越多,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。

怎么教宝宝尽早学说话?

孩子早早开口说话,是每位家长的夙愿。毕竟,孩子没开口之前,家长会很担心,是不是哪里有问题呢?身边有妈妈说,自家女儿刚8个月就会说话了,她分享的几点经验,我觉得还是很受用的。

1、创造语言环境

宝宝学说话,是需要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的。妈妈们经常给宝宝讲故事、唱儿歌、说话,都是在创造语言环境。儿歌一般都特别押韵,读起来朗朗上口,孩子也爱听。大宝刚出生没多久,我就开始给他磨耳朵,经常读绘本、古诗、唱儿歌给他听,有时候也会放童谣,他还会跟着手舞足蹈呢!

听着这些有韵律的声调,宝宝会很喜欢,有时候还会跟着念呢,虽然听起来并不是那么标准。

2、跟孩子问答

宝宝的好奇心很重,喜欢“有问有答”,即时他还不知道,到底是什么?但妈妈问他能刺激其大脑运转,并熟悉事物之间的关系后,再慢慢建立联系。在这个过程中,妈妈和宝宝的亲子关系也会得到加强。

比如读绘本的时候,可以问孩子:“小狗狗在哪里?”宝宝会用手指出来。如果他还不认识,可以改变问法:“这是谁呀!”小宝宝会开动小脑筋,并尝试把“小狗狗”说出来,这也就达到了说话的目的。

跟宝宝说话的时候,对话尽量简单、正规,少用“儿语”比如“小狗狗”可以说“小狗”之类的。经常重复说,可以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,并用轻松的语调跟孩子互动,他会更乐意说,语言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。

3、做动作学说话

小宝宝活动量大,尤其是2岁前,堪称“小小运动员”了。这个过程中从翻身、爬行、走路、跑步、跳跳、翻滚等进行,宝宝会很喜欢肢体表达。让她学着做动作并尝试表达出来,其实要精力三个阶段的:

1、妈妈用准确的语言“翻译”宝宝正在做的动作;

2、让宝宝按妈妈的指令做动作;

3、一边说一边做动作,也就是“做、说”并行。

这个过程也许需要的时间很长,不要太担心,也别焦虑,都会好起来的。后天环境对宝宝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帮助,适当的教育和训练,才能让宝宝更快学会说话。

总之,每个宝宝的语言发展程度都是不一样的,也没有必要按照统一标准去衡量。但2岁以后还不能开口说话,则可能是出现了听力障碍,需要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并及时干预。在这之前,妈妈们只要做好引导,静待花开就好了。

高级育婴师,一位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二胎妈妈,专注孕期、育儿、早教、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!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!

2023-08-17

经常有妈妈来咨询我孩子说话晚的事,尤其当孩子到了两岁左右还是不爱说话时,家长心里就着急的不得了,总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。

然而事实上,孩子说话晚多数都不是因为智力和疾病问题,当我再细细询问下才发现。

说话晚的孩子基本都有这几个特点

1、缺乏语言刺激

比如家里都是长辈带孩子的,爷爷奶奶辈不爱注重科学养育,总认为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,对于语言启蒙不重视,平日里没有了说话的对象,少了语言的刺激,说话自然就晚了。

2、没有说话动力

都说现在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,含在嘴里怕化了,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都有求必应,孩子一个眼神一个手势,家长就能秒懂孩子肚子里的小弯弯,如此一来,语言就显得不重要了,孩子也就不爱去说。

那么怎么样让宝宝快速学会讲话呢?

1、语言启蒙很重要

一般情况下宝宝讲话是一个过程,刚出生的宝宝或者小月龄的宝宝是肯定不能讲话的,那时候他的语言发展特点是:咿咿呀呀!这是语言意识的启蒙,此时父母可以多回应宝宝,让他有一个初步的对话意识。

宝宝有意识的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讲话,大概是在10个月~一岁半左右,说话早的一般十个月左右就开始喊“爸爸、妈妈”,或者“要”“拿”等一些简单的词汇,开口晚的也不用担心,一般一岁半以内说话都是正常的。

如果两岁还没开口说话的就要去医院看一下是不是病理性原因,然后即时去医院检查治疗,让宝宝早日开口说话。

2、为宝宝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

语言环境对于宝宝说话起着很重要的作用,因为宝宝不是天生就会说话的,他都是通过出生以后所接触到的人或物开始认知,学习,最后通过语言系统学习人类语言。

曾经看过一部电影,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出生就被狼群收养,然后那个男孩长大以后,就只会学狼嚎叫,不会人类的语言,虽然是一部电影,但是却有一定的逻辑性。

所以平时父母应该多跟宝宝讲话,或者给宝宝讲故事、唱歌,锻炼宝宝的语言发展潜力,以及语言组织能力,不要总认为宝宝听不懂,有时候虽然听不明白,但是他在学习,这对宝宝开口说话是有好处的。

3、父母多引导宝宝讲话

到了开口学讲话的年龄,父母应该引导宝宝开口说话,有的宝宝喜欢用手指物,然后父母就心领神会的拿给宝宝,这是不正确的方式,此时应该顺着宝宝指的物品,大人说出物品的名字,并且拿起物品重复几遍,让宝宝有一个初步的认物意识。

4、深情并茂的教导

作为父母自然是宝宝最好的老师,也是最初的老师,在跟宝宝交流说话的时候尽量柔声细语,如果可能最好有点感情,肢体语言丰富一些,让宝宝对你说话感到有兴趣,并且去关注你嘴和喉咙的发音。

总之,如果要想宝宝尽快学习讲话,作为人生第一导师的父母,应该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,帮助宝宝更快的学习掌握语言技能。

我是小皮育儿经,育婴师,育有3岁女娃一枚,多平台原创作者,爱学习,爱生活,关注我,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孕产、育儿、教育知识,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。

2023-08-17

著名文学家蒙田说:“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,你错过了这个季节,就很难补救与改善了。”

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,错过了孩子快速成长的“季节”,对于孩子往后的人生就很难补救和改善了。

研究人员发现,通过对孩子长期的观察,某个阶段的孩子,有非常大的兴趣,做某件特定的事情。


这种特定的敏感度,可以帮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,这就是“敏感期”。

现在,我们就来了解下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语言敏感期是什么时候呢?妈妈又需要怎么做,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语言发展呢?

孩子的语言发展主要集中在0~6岁,可以分为两个阶段,分别是0~3岁语言发育黄金期和3~6语言发育关键期。


0~3岁语言发育黄金期

现在,我们先来了解下,孩子在语言发育黄金期的各种表现。大家都知道,孩子说话是从咿咿呀呀的单音节开始,又是从字、词、短语、短句这样的顺序,渐进发展的。

常言道,有输入才有输出。当我们听到孩子的声音时,这就是一种想说话想输出的表现了。那么,你知道孩子的语言输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?


当孩子还是6~8个月的胎儿时,听觉就已基本发育完成了。所以,我们建议在怀孕中后期的时候,孕妈妈多放些轻柔舒缓的音乐,和朗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听听。

从孩子出生开始,妈妈要把孩子看作一个可以正常交流的朋友,用规范的语言(忌用儿化语)与孩子面对面地说。这需要,时刻提醒自己并且养成习惯。


特别是孩子到了四五个月龄后,已开始发单音节,有想表达的欲望了。妈妈说话时,更要让自己的面部和嘴唇在孩子的,正面视线上,这样有利于孩子观察你的表情和口型,便于模仿对后期说话有极大的帮助。

因此,我们把孩子由胎儿6~8个月到出生后周岁,以听觉为主的过个阶段,称之为前期语言时期。


孩子的1~2岁是个特殊时期。因为,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想法了,但是又只能只言片语表达不明了,一着急就上动作。所以,这个阶段孩子的肢体语言发展迅速。

妈妈需要带孩子,多去和小伙伴接触交流,有助于语言发展。接下来,孩子到了2~3岁进入了语言的爆发期。通常有以下三种情景。

1、已经很想表达了,并且有时会说很多还是较长的句子,但就是发音不清楚,让人也听不清白。


2、自己玩玩具时,对着玩具也能自言自语地“交流”小半天。

3、如果已开始绘本阅读的孩子,会不厌其烦地让妈妈,反反复复地只讲某一个故事。

从这时候开始,妈妈需要创造语言环境,来帮助孩子语言快速发展的需求。


除了每天两小时以上,和小伙伴户外活动外。建议妈妈还可以准备一些,朗朗上口的五言诗词、成语接龙、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字文》、童谣等等,每天固定时间多读给孩子听听。

既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,还慢慢地培养了阅读兴趣。这可是一箭双雕的事儿,妈妈不要偷懒哈。


3~6语言发育关键期

3岁以后,孩子开始了幼儿生活。接触的人和事物更多了,每天都有老师糸统的教授新的知识,孩子的语言发展进入了飞跃的关键期。

3 ~5岁的孩子,已能用词语组成简单的句子,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,甚至能正确的描述见闻了。会把幼儿园里发生的一些事,分享给妈妈听。当妈妈讲了一个喜欢的故事后,他能转换成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叙述出来。


5~6岁的孩子,语言发展比较丰富,发音正确、咬字清楚。会用较复杂的语言形式,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,已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了。

由此看来,要想孩子早说话,妈妈也要尽早的准备。并且,应用正确的方法为其有效语言输入(听);以及语言环境的熏陶,也是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极大帮助的。


语言学习,本不是一件易事,甚至成人都不能轻而易举地学会一门语言,但相对孩子来说却能容易地学会。

这正是因为,在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内,具有很强的语言敏感性。所以,妈妈一定要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,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,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让孩子尽早的体会到,畅所欲言的豪爽快乐!

2023-08-17

想让宝宝早点学会说话,需要我们大人与宝宝多说话互动交流。

一、像大人一样和宝宝对话。孩子就像一张白纸,需要我们将他置于环境中,不停地进行语言熏陶,尽量说些简短的话语,不要说叠语,这样反而不利于宝宝学说话。通过我们不断的语言刺激来激发婴儿的语言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。

二、对应人物物体教宝宝学说话。平时不管干什么,都要多向小宝宝不停地描述,指着爸爸说爸爸,千万不要说“你爸爸”,不然宝宝就会喊成“你爸爸”。喂饭前指着碗、筷子、勺子、椅子、桌子都说一说。也可以和孩子玩游戏,你指着自己或宝宝的五官说出名字,然后让宝宝指认,一开始速度慢些,等孩子长大些,逐渐增加速度,再慢慢过渡到让宝宝说大人指认。

三、墙上挂一些诗词图画等教宝宝学说话。大人指着诗词或物体慢慢说给孩子听。比如墙上挂着红灯笼。我们就说灯笼、红灯笼、大红灯笼,大红灯笼高高挂。语速一定要慢些。

四、经常给宝宝读故事听故事听音乐唱儿歌。每天和宝宝进行亲子共读,给宝宝讲故事听,唱一些简短的儿歌听,并鼓励宝宝唱。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和儿歌。

当宝宝说的不流畅时我们也不要急于纠正,要经常反复地带着爱的目光与宝宝交流,慢慢宝宝就轻松地学会说话了,学会说话后,大人再适当增加一些长些的句子教宝宝不断练习,鼓励宝宝多说,表达能力就越来越强了。

2023-08-17

宝宝说话早晚,的确存在着个体的差异,但大部分的宝宝在一岁左右开始说话。

要想让宝宝尽早学说话,那么宝宝在语言方面就要具备四个能力:

语音,宝宝早期的发声仅限于哭泣和哼哼,在宝宝5-6个月大就开始咿呀学语了,但这时候的语言很难被理解。这时候我们的抚养人可以跟宝宝互动,模仿他发的音,受到抚养人的鼓励,宝宝会很有发音的欲望。

语义指的是词的意义。在宝宝咿呀学语阶段,声音只是为了好玩的,所以宝宝一般比较长时间躺在那里快乐重复啊,等到10个月左右,他们就知道mama的意义了。这个时候家里的其他家庭成员,宝宝都会逐渐理解,随着年龄增长,宝宝理解的也就越多。

句法包含了宝宝将单词连成句子的知识。比如“妈妈抱”跟“抱妈妈”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,那就需要宝宝自己在环境中学习了。有时候宝宝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出现颠倒,句词使用不对,那就需要大人规范,用正确的给宝宝示范一下,宝宝就更能理解接受了。

语用学关注的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中使用语言,宝宝不仅需要学习怎么说,还要学习怎么用。我们可以给宝宝多读一些故事和绘本,除了在生活中学习,还可以在书本上学习。

当宝宝获得了这四个方面的能力的时候,宝宝说话就不是事了。宝宝词汇的增加,和他自身的经验相关,宝宝最初会说的物品也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,所以家长应该给宝宝提供更好的语言环境让宝宝学习。在教宝宝说话的过程中,家长也不可操之过急,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有个体差异的,说话和手势语言都是小宝宝在这个阶段的表达方式,我们能做的就是多给宝宝创造语言环境,然后耐心等待就好了!

小羽妈咪是国高级育婴师,学前教育专业,同时也是二胎妈妈,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,育儿和成长的路上我们在一起!
2023-08-17

从宝宝能咿咿呀呀发出不知名的音调开始,粑粑麻麻们就盼着宝宝能喊句“爸爸、妈妈”~

要知道,宝宝学说话可不是一蹴而成的,这不仅仅与宝宝自身发育有关,宝宝生长的环境以及家长平时的引导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。那么宝宝是怎么样一点点学会说话的?家长又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引导呢?

宝宝学说话的过程

前语言理解期(0-8个月)

新生儿

  严格来讲,小婴儿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语言表达。

1个月

  这个时期的婴儿会用嘴唇、舌头发出一些声音,处于最初发声阶段。

2个月

 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反射性发音,发音部分决定于婴儿声道的生理结构。会发出”a、o、e”三种或三种以上声音。

3-4个月

  3个月时,宝宝开始发出一些舒适状态的声音,比如:呵呵笑声,能大声地发出类似元音字母的声音,如“ou、h、k、ai”,有时还会长声尖叫。4个月的婴儿在这个阶段喜欢与家长“对话”并且能够自言自语,咿咿呀呀。

5-6个月

  这个阶段的宝宝,在家长呼唤他/她名字时,会注视微笑;熟悉的人或玩具出现在宝宝面前时,宝宝会对人和玩具说话;宝宝高兴时,还会模仿粑粑麻麻的发音呦~

7-8个月

 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进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喽,在正确的引导教育下,有些宝宝是已经可以发出比较明确的音节了,比如:”papa、mama”。

宝宝语言达标检测标准
简单发音:会发较多的元音,如:a/ai/e/o/u和少量辅音m/h 等。
连续音节:会发的辅音增加;而且出现重复的连续音节。宝宝发出ma-ma,pa-pa的声音,这是前言语阶段的发音现象。


语言理解期(9-12个月)

9-10个月

  宝宝在这个阶段会说的话更多了。会模仿类似大人的语气和声调,也是学习说话的一种方式。妈妈可以给宝宝读书来鼓励他的牙牙学语,也可以多对宝宝说话,让宝宝多模仿,锻炼语言能力。

11-12个月

  能够对简单的语言要求作出反应,能用一两个词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绪,且喜欢模仿大人的说话方式。在正确的引导教育下12个月的孩子是可以说出”爸爸、妈妈、姨、奶、抱”等5-10个简单的词,若是遇到他不会说的,会用动作来回答问题。

宝宝语言达标检测标准
学话萌芽:会发更多的声音和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、变换音调,还能模仿成人和学习新的发音,有时可以对着物品发出正确的读音。


口语萌芽期(12-16个月)

12-16个月

  这时宝宝已经能明白一些词语的意思,并能准确说出词语。宝宝甚至会练习变换声调,在提问题时,把语调升高,提出一个正确的疑问句式。这时候宝宝渐渐地意识到说话的重要性,以及语言在表达他的需要方面具备的强大力量。

宝宝语言达标检测标准
开始吐字:他们可能会说出生平的第一个字,一般都是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等。通常女宝宝学说话比男宝宝快一点儿。男宝宝可能1岁半、甚至两岁才会开始说比较多的词汇。
主体语法掌握期(16-36个月)

16-23个月

  这个阶段的宝宝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更多,尤其在18-20个月之间。

24-36个月

  宝宝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个了,其中大多是名词。宝宝还不能理解第一人称的使用方法,他会喊出自己的名字,提出要求。

宝宝语言达标检测标准
词汇叠加:词汇增加的速度也变得很快,他们可以理解几百个词汇,也可以听懂一些复杂句子的意思,他们还会将一些会说的词汇加以组合。
词汇短句:这是人一生中词汇学习最快速的阶段,宝宝的词汇可能从200个增加到1200个。宝宝也能将词汇组成简单的句子,开始有了动词或副词的使用。
语法学习:大部分的宝宝都可以了解长的句子及复杂的句子,并且能正确反应或回答。因为他的说话方式已经开始发展文法规则,句子里会有副词或形容词出现。他们也会听从两到三个简单指令。这时,家人都可以百分之百了解他所说的话,一般陌生人也可以了解七八成左右。

特别强调


要提醒各位爸妈们的是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规律和特点,学会说话的时间早晚各有差异。正常情况下,发育晚的孩子与发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-6个月的差异,超过这个时限,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。

家长该如何正确地引导教育?

说“妈妈语”,不要“宝宝语”

  

现在不提倡使用“宝宝语”,比如说吃饭饭、穿鞋鞋等,而是提倡采用正常的词语和句子:吃饭、穿鞋子,今天我们说的“妈妈语”,则是采用缓慢的长音、高音来说话,句子要简单,并配上夸张的表情,比如说吃饭,可以放慢我们说话的速度“chi--fan”,并把嘴巴张大,作出夸张的面部表情,这样来帮助宝宝理解语言并学会说话。

做什么说什么

  

不要认为婴儿不能理解我们的语言就对宝宝默默不语,相反,小婴儿是可以去理解知晓你所表达的意思的,因此当宝宝饿了哭的时候,你可以说“宝宝是不是饿了呀?妈妈来给宝宝喂奶”;当你给宝宝做饭的时候,你可以说“我先切生菜、西红柿,最后是脆脆的胡萝卜”;带孩子出去玩时也可以把看到的东西指给他,比如:汽车,小鸟、花,也可以说“我看到一辆汽车,一群小鸟”,“汽车嘀嘀嘀”“小鸟叽叽叽”。总之,不管你做什么,看到什么,都可以告诉宝宝,让他接触更多的词汇。

指着说

由于小宝宝的视野有限,我们只是把看到的东西告诉他,他可能不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,配合手指,手指指着我们说的物体,便于宝宝理解。比如,看到汽车,手要指着汽车,或者用宝宝的手指,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说的物体上,然后说出名称,这样效果远比单说,不配合手指要好的多。

充分利用音乐和游戏

  

你可以挑选一些简单的儿歌,和他一起反复唱,那些重复的句子,他很快就能流利表达了,再配上动作,宝贝会玩儿很嗨的。平日里玩的识别身体部位的游戏,“你的耳朵在哪里?”“这是你的嘴巴吗?”,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玩儿角色扮演游戏,比如做饭、看医生等场景,在游戏中,如果没听懂他的意思,你可以要求他再重复一遍,这些游戏都很值得推荐。利用好音乐和游戏,对于宝宝的语言发育也是有好处的。

采用选择式的提问

  

试着询问宝宝一些选择性问题,比如“你想喝一杯奶还是水?”当他回答的时候,你还可以告诉他“谢谢你宝贝,妈妈这就给你拿想喝的奶/水来”,以此来鼓励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给宝宝读书

  

阅读能够带给宝宝更多的词汇量,可以从最简单的纸板书、卡片书开始,随着宝宝的成长,逐渐增加故事的长度。如果他/她对于书中的某个内容比较感兴趣,可以由此多说一些相关的内容。比如男孩子比较喜欢车,那么就可以说更过关于车的事情,并重复唠叨的说给他听,并鼓励他模仿你说的。

  

有些家长问“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读书比较好?”我想说,任何时候都不嫌早!而且也不在于你给宝宝读了多少不同的内容,即使相同的内容反复阅读,都对语言学习有帮助。

特别强调

  

有时候宝宝不说话可能是因为发音跟不上,当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,他就会开口说,但是也有些情况属于发育迟缓,常见的原因有口腔损伤,比如舌系带短,听力问题,比如耳部感染影响听力等等。当你觉得有问题时,要立即咨询医生,及时发现问题、排除问题。

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对宝宝语言的引导教育,认为宝宝听不懂我们说的话。但是,要明明白白告诉大家:家长早期的语言引导、交流,可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,会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阅读、写作、学习,可是很多家长却不明白。

  

所以,做一枚快乐的唠叨鬼吧,不要觉得只要喂饱他/她,及时换个尿不湿就是个合格的粑粑麻麻了。面对宝宝时请放下手机或是其他电子产品,和宝宝多说说话,把想到的能说的都讲给宝宝听,这样你就不会因为看到别人家孩子叽里呱啦说个不停时,自家宝宝却不爱说而充满疑惑了。


更多育儿资讯,欢迎wx关注【知幼】

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aozh.com/question/154

相关问题